第109章 忙忙碌碌盼未来 (第1/2页)
正常的入宫,要么是奉诏入宫,要么是请旨入宫,反正都需要宫符。
就算是成年的皇子皇女,没有旨意的情况下基本上是不许入宫。没有宫符等,那叫‘擅闯宫闱’,这就是大罪了。
马寻自然有宫符,只要朱元璋和马秀英没有给收回去,那就是长期有效。
别管马寻一个人还是带着老婆,别管他是牵着旺财还是拎着哨棒、刀枪,都可以入宫。
“小弟!”站在城墙上的郭兴开心的打招呼,“你直接进去就是,谁不知道你有上位特旨。”
马寻仰着头说道,“郭大哥,还是查一查稳妥些,话说你一回来就开始值守了?”
郭兴就笑着说道,“歇了几天,我本就是上位宿卫出身。”
郭兴、郭英以及郭德成,都是朱元璋的宿卫,出门打仗守着朱元璋的军帐,他们在京城的时候就守皇城,这是真正的心腹。
马寻就笑着说道,“没事下来说说话呗,正好我想和你说说老十的事情。”
所谓老十就是朱檀,也就是鲁王。封王仪式的时候,全程都是马寻抱着,这也是郭宁妃的儿子,郭兴的外甥。
历史上这个朱檀也很有名,嗑不死药、修房中术,所以二十岁就薨了,因此谥号是‘鲁荒王’,明明是亲王,但是他的陵墓有明楼,这就是帝陵的形制。
而且他的陵寝里出土的九旒冕,也是仅存于世的古代冕服仅存实证。
郭兴立刻说道,“那我这就下来。”
马寻将缰绳递给刘姝宁,说道,“那你先带旺财回小院,要是姐不忙的话就去和她说说话。帮我诉苦,就说我躲几天清净。”
刘姝宁笑着点头,对很多事情她现在拿捏的恰到好处。
包括与马秀英的相处,以及替马寻去诉苦等,掌握的分寸感非常到位。
郭兴下了城楼,看到马寻就笑着说道,“这不是才出宫没两天吗?这也没接到旨意,你倒是难得主动入宫。”
马寻忍不住吐槽说道,“还不是汤大哥,他跟着李相跑去我家里了。还有唐大哥,也都过去了。”
郭兴稍微愣了一下,小声问道,“小弟,你和李相有仇怨?”
“没仇怨,就是不大喜欢被他牵扯到朝堂之中。”马寻直接说道,“唐大哥想要得国公,让我去说冯胜的坏话。我要是有那本事,就帮你去讨国公爵位了。”
郭兴立刻尴尬起来,他追随朱元璋很早,也是心腹、立下了许多大功,按说是可以封国公的。
可是‘不奉主将之命,不守纪律,虽有功劳,未足掩过’,这就决定了他只能是止步于侯爵。
“大嘴这事做的不对,哪能让你为难。”郭兴就忍不住抱怨起来,“我们也和他说了几回,少和李相牵扯,他就是不听。”
马寻吐槽说道,“汤大哥不是不听,我是觉得只要李相说几句好话,汤大哥就当真了。”
郭兴也是连连点头,十分郁闷的说道,“说了也没用,大嘴迟早是要因为这些事情惹祸上身。”
郭兴和李善长的关系也很好,但是只停留在公事方面,其实没什么私交。
至于马寻和郭家兄弟关系好,那是因为朱元璋、马秀英都认可郭家。郭宁妃是马秀英的左膀右臂,朱元璋也喜欢、信任郭家兄弟。
朱元璋草拟的《祖训录》,指定的亲戚人家里就有徐达家、汤和家、郭家(郭英)。
至于常家现在没算,那是因为常婉一旦成为太子妃就行了。而李文忠、沐英以及马寻,这自然是真正的亲戚家。
郭兴好奇问道,“小弟,刚说到我家老十,是怎么回事?”
“我看那孩子也挺可爱、伶俐,长大点跟着我读书?”马寻就说道,“你到时候去和宁妃说说,让老十跟着我学医、学术数,我就是这么教秦王几个。”
郭兴喜出望外的说道,“那是最好了,外甥就该跟着舅舅学本事!”
马寻自然不是朱檀的亲舅舅,可是朱檀这些皇子们名义上的嫡母是马秀英,那就要叫马寻一声‘舅舅’。
马寻有没有真才实学不一定很重要,而是他愿意将朱檀当做‘亲侄子’来教,这就是朱檀比起其他一些庶子的优势所在了。
更何况即使不少人吐槽马寻不务正业,可是也没几个人真的认为他一无是处,他还是有些真本事在身,只是和淮西的这批武将不一样,他不擅长打仗。
郭兴随即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,“那个,我家景仪也算是弓马娴熟、性子也温和。小弟带着常茂练武的时候,也教教景仪呗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