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八章 幼时 (第2/2页)
可了寂听了他的话却笑了,笑的更加真心,“我果然没看错,娘娘才是真正了解我的人。”
沈荼白摇摇头,“你要真想政权夺利,应当读书进官场,去当和尚算怎么回事?”
了寂将她的话还回来,“你要想身处高位应当去陛下面前谋个女官当当,给太子做小妾又算怎么回事?”
“我们这样的人从来都是命不由己,我入佛寺是为了混口饭吃,也是为了不让想把我卖掉的爹娘占一丝一毫的好处,就像你当初卖身进教坊。”
沈荼白眼一凝,仔细的去打量他的长相,“你怎么会知道?”
“这些是你教我的,你不记得了吗?”
沈荼白死死地盯着他,许久之后终于有了那么点印象。
沈荼白的父母是长安郊外的佃农,只要不是遇见天灾人祸,生活还是相当滋润的。
要不然也不会一连生了六个女儿都没送人,摆在沈家人心里最大的烦心事是迟迟没有一个儿子,但住在他们隔壁的贺家则恰恰相反。
他们家没有沈家这样多的土地,却因为一口气生了六个儿子腰板挺的贼直,还总是借此嘲笑沈家,两家人摩擦不断。
连带着两家的孩子也争锋相对,但贺三郎是个例外,作为最中间的孩子,他素来是最被父母忽视的存在。
像收拾丫头片子这种“出风头”的事向来轮不到他,他每每都被哥哥弟弟挤到身后。
而沈荼白则因个头太小被姐姐们嫌弃,每次也都沉默的坠在后面,天长日久,每当哥哥姐姐打架时,他们反倒能说上几句话。
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,在争夺父母注意力方面,沈荼白有着独到的见解。
加上沈荼白自幼长的好看,无论父母还是姐姐都在她耳边念叨,她往后定然是有大造化的人,一定能嫁到大户人家过好日子。
沈荼白那时还不明白,他们口中的“好日子”是将她卖给上了年纪的员外做小妾,而后收一笔丰厚的礼钱。
她只是单纯的认定她命好,一定能过上像有钱的乡绅员外那样前呼后拥的日子。
也因此,沈荼白对郑三郎闷葫芦的性子很看不惯,加上小小的沈荼白受父母的影响对郑家很有敌意,便挑唆他去争取抢。
几次下来,沈荼白的方法奏效,郑三郎越来越得父母青睐,郑家也如愿过上了鸡飞狗跳的日子。
直到那年大旱,卖相最好的沈荼白成了最先被父母舍弃的孩子。
隔着一道木门,沈荼白被五花大绑的捆起来,听着阿娘低声呜咽,听着阿爹跟屠户和员外家的人大声吵嚷她的价格。
恨意滋生,沈荼白趁人不注意磨开了手上的绳子,翻墙跑出去,却在逃跑的途中遇见了郑三郎。
郑三郎说:“员外打人厉害,你不要去他家,他家每天都有小女孩儿的尸体被运出来。”
“猎户给你阿爹阿娘的钱少,但他是个好人,他瘸了条腿只是看起来凶,我陪你回去劝劝他们,嫁给屠户你每天都能吃肉。”